3月13日,记者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进一步提升执法质效、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近日已出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执法效能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若干措施》共16条,将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推行“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告诫说理—行政处罚—监督整改”渐进式事前事中事后全要素综合执法,强化“事前积极预防、事中审慎考量、事后引导整改”全过程服务,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针对常态预警,《若干措施》提出通过建立“企业联络员”制度,推行“点对点”智慧化预警,健全“电子督办”制度等三个方面将执法重心前移,注重源头预防和风险防控,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对于创新普法,《若干措施》将通过开展“分行业”针对性普法,推送常见违法风险提示,建立“问需于企”服务机制,将普法宣传作为监管执法的重要前提,注重普法实效,主动服务于企业,帮助企业消除环境管理隐患,提升企业守法意识。
在精简频次方面,《若干措施》还明确从实施分类差异化执法监管,推行“扫码入企”制度,优化内部检查机制三个方面整合涉企检查事项,统一检查规程,统筹开展一次性检查,杜绝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减少企业行政负担。
在科技赋能方面,《若干措施》提出从探索非现场、无感式执法,突出执法重点方面,探索实现对企业动态实时监测并对突出环境问题线索进行预警,视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同时聚焦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科学合理配置执法资源,对严重违法行为依法严惩,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此外,在包容审慎和强化约束方面,《若干措施》明确从坚持柔性执法、探索学法积分助企纾困等方面对符合法定情形的依法实施包容审慎的行政处罚,同时推动将企业主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情况纳入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考量范围。同时,还将从规范检查流程、全覆盖执法稽查、加强队伍建设三方面强化层级监督和内部纠错,及时纠正执法不严格、不规范等问题。(记者 刘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