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曾在我国促进对外开放、推动产业升级、保障就业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981年至2023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年平均增长率近20%,累计增长近500倍。随着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外贸格局中传统加工贸易的规模和占比也在下降。尽管如此,关注加工贸易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
加工贸易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它曾一度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初始的形象——中国企业接到外国的订单和原材料,进行生产或装配,再交给外国厂商,由外国厂商进行销售。这种生产经营活动缺乏计划安排的自主性,也缺乏销售的环节,因此同等情况下利润附加值会相对偏低。但加工贸易因其订单稳定和负责的环节较为简单,也能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利润。通过对我国海关数据的分析,能发现我国加工贸易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从改革开放开始至2014年,中国的加工贸易的总额都在快速增长,2014年加工贸易总额达到14083亿美元,之后加工贸易总额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水平。由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在不断增长,因此加工贸易总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早在1998年就达到了峰值53.4%。之后加工贸易的占比一路下降,2023年加工贸易的占比为25.2%。
近10年来,中国各省的加工贸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广东省曾一度是加工贸易占比最多的省份,但最近十年其加工贸易金额发生了明显的下降,金额由5479.9亿美元下降至2757.63亿美元,上海、江苏、天津的加工贸易金额也发生了下降。除江苏省外,这些省(市)加工贸易的金额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金额的比重都发生了下降。四川、重庆、河南、陕西、江西等中西部省(市)的加工贸易金额及占比出现了较大提升。
此外,来料和进料加工贸易的比重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加工贸易以来料加工为主,进料加工的贸易额仅占20%的比重。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来料加工占加工贸易总额的比重逐渐下降,进料加工则不断上升。至2012年,进料加工额占加工贸易总额的比重高于85%,且占比保持了十多年的稳定。当前,进料加工贸易的出口额要远大于进口额,但来料加工的进口额要大于出口额。
中国对外贸易的总额在不断增长,但加工贸易的总额并没发生增长,占比反而在不断下滑,这一显著变化折射出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已悄然发生转变。通过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梳理出中国加工贸易产生此变化的关键原因。
其一,随着技术逐渐成熟,中国的供应链已比较完善。改革开放初期,外国采购商要求中国加工企业使用指定的进口原材料,但当前国内企业已能生产出同等质量的产品,且国内采购还相对更加便宜,因此大多数企业不用选择在国外采购原材料,贸易方式因此变成了一般贸易。由于 “一进一出” 都属于加工贸易,因此加工贸易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出现了同向回落。
其二,相对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缺乏贸易的自主性,原材料的采购和商品的销售也由外国企业掌握,因此国内企业只是贸易的“代工厂”,贸易的利润不会太高。在低劳动力成本时代,中国能借助人口红利完成加工贸易,但随着中国用工成本的不断增加,低附加值的对外贸易模式逐渐不适合继续扩大发展,加工贸易因此出现了相对下降。而进料加工因企业拥有对进口产品的处置权,在当前自然比来料加工贸易有更大的量值和交易频次。
其三,我国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改革,也大大简化了一般贸易的手续,为企业节省了不少成本。当前企业流动资金总体充裕,先交税后退税的过程不会对企业资金流转造成太大压力,有些企业为避免多种申报带来的一些管理成本,会倾向统一使用一种贸易方式进行报关。2015年后一般贸易增长较多,客观上带动更多企业统一采用一般贸易方式。
其四,考虑到沿海和内陆地区存在的收入差距,有些加工贸易仍不失为内陆地区扩大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加工贸易往往伴随着产业转移,产业若从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中西部一些省(区、市)就会出现加工贸易的增加,这对于中国稳定对外贸易和中西部扩大对外贸易有很大裨益。若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则其他国家的加工贸易金额就会出现快速增长。
需要正视的是,中国对外贸易正在发生转型,以往那种受国外采购商主导,进行定制化生产、不负责销售甚至没有品牌的对外贸易模式正在逐渐式微,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变得更加自主。因此,我们应对中国现阶段的对外贸易的基本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逐渐摆脱低附加值的特征,中国制造业已不用再被诟病为低技术或低质量。
中国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发生变化。中国的出口产品早已从日常生活的简单手工艺商品升级为机电、仪器、车辆等占据较大比例的复杂产品。进口产品和出口产品的结构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一般贸易方式转型发展。而来料贸易在加工贸易中不断下降的事实也说明了,中国的产品能对大多数进口产品实现替代,中国制造正在不断提质升级。
当前,沿海地区部分省(区、市)的对外贸易正经历着更大的转型升级压力。此时内陆地区若能抓住机会转移一定的加工贸易,并以加工贸易为基础拓展其他的贸易方式,不啻是启动当地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机会。不过,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加工贸易增长较快的内陆省(区、市)同样需要制定对外贸易快速升级转型的长期规划,以确保对外贸易能在长期保持稳定的增长。
加工贸易的订单相对下降,并不意味着订单不再重要,而是随着加工贸易的相对变小,订单从加工贸易转变为其他的贸易方式,生产制造企业因此受到更少的限制。在全国各地都在努力发展外贸、促增长的大背景下,全力拼生产、抢订单仍是外贸的重中之重。虽然加工贸易相对变小了,但中国进出口总额并没有下滑,中国的外贸应该有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